一、公务员考试是否需要政审
通常情况下,政审会在公务员考试笔试、面试通过后进行,有些省份是在体检之后,也有的省份是在体检之前。
(一)考察工作由招录机关或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考察组应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组成,这些人员需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责任心强,并具有一定考察工作经验。考察组成员如与考察对象存在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关系,应回避。考察前,招录机关或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对考察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
(二)考察工作应依靠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学校、社区)的组织和群众,通过个别谈话、座谈、民主测评、查阅档案资料、面谈等方式进行。根据需要,也可到考察对象曾经工作或学习过的单位进行延伸考察。考察时,可请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提供其日常表现情况的鉴定或证明。对留学回国人员和境外人员的考察,可提请外交、教育等部门协助了解相关情况或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三)考察工作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根据拟录用职位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行、遵纪守法、自律意识、能力素质、工作态度、学习和工作表现以及需要回避的情况等,客观公正地予以评价,并对考察对象的报考资格进行进一步审查。
(四)考察对象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具有履行职位职责必备的素质能力,能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清正廉洁自律。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确定为拟录用人员: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开除公职的;在公务员招录和其他人事考试中被认定有违纪违规行为且仍在处理期内的;公务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公务员和已登记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含试用期人员)、现役军人、在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以及不符合报考职位规定的资格条件和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
(五)考察结束后,考察组应据实写出书面考察报告。考察报告由考察组全体成员签名。考察报告所附的证明材料应当注明出处,并由相关证明人签名或加盖公章。考察对象对考察结果有异议时,招录机关或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进行复核,并作出复核结论。经考察不合格的,不予录用。
二、报考公务员是否需要政审
报考公务员需要政审。公务员政审是公务员录用的关键环节,但报考公务员时并不需要进行政审。
报考公务员时一般只需要根据招考公告的要求,填写报考信息,这些信息一般会比较繁杂,涉及很多方面,但是并不包括政审。只有通过面试,笔试面试综合排名能够进入有效范围内才能进入政审环节。
三、报考公务员是否需要政审
报考公务员,分为报考、笔试、面试、体检和考察、录用。
通过网上报考,然后进行公务员笔试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考试,然后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参加面试的人选。面试和专业能力测试结束后,将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进入体检和考察的人选,录用人员名单将在考录专题网站上公示。
四、报考公务员的要求和条件政审父母
报考公务员的要求和条件政审父母:在政审过程中,父母的政治表现、道德品质、社会关系等都会被考察。
1. 在此,我将详细介绍我的家庭背景以及我的政治立场。包括我的父母的政治表现、在政治运动中的经历,以及是否受到过处分或奖励。此外,还会提及我父母及其旁系亲属的政治状况是否对我产生重大影响。
2. 我将说明是否存在尚未查清的犯罪嫌疑,以及我的父母或对我影响显著的旁系亲属是否在境外从事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公务员的政审重点在于考察申请者及其两代以内近亲属的情况(目前普遍政审要求考察至两代,不包括祖父母,涉及的父母、兄弟姐妹、配偶等)。对于报考特定岗位,如警察、监狱等,则需提供近亲属三代内无犯罪记录的证明。
以下是我主要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姓名、出生日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址(包括村、社区、街道名称)以及他们的政治面貌。此外,还需提供主要社会关系,包括父母、配偶、祖父母、兄弟姐妹、叔伯、姑姨、叔伯、姨姨、公婆(姻亲)等。
公务员的政审是在通过体检合格后进行的,政审方式主要有面审和函审两种。政审的核心是对考生政治思想的考察,同时也涵盖品德、作风等方面。若有不良行为记录,如流氓、盗窃、诈骗等违法行为,将无法通过政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