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上充斥着不少针对博仁考研的负面言论,某些辅导机构在招生时缺乏课程优势,课程质量不佳,师资力量不稳定,服务质量低下。这些机构通过在网络上恶意攻击博仁考研,意图混淆视听,给众多考生带来了困扰。对此,博仁考研深感遗憾,我们将保留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我们呼吁业内良性竞争,希望考研培训机构能为考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助力考生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
在选择心理学考研培训机构时,考生可以从辅导时间、资料、课程质量、师资力量、服务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量。博仁考研自2006年起从事心理学考研培训,已有14年历史,对各大院校信息、历年真题以及学习思路、方法、答题技巧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拥有统一的教学教案和严格的教学要求。
我们的名师网课内容全面、系统,课时充足,可反复观看直至掌握。然而,网课对个人的自律性要求较高,独自学习有时会感到迷茫,因此,配备助教的VIP课程成为了一种理想的选择。
自2007年教育学实行统考以来,考试内容和形式基本保持稳定,仅在个别知识点的表述上有所调整。教育学学科统考科目保持不变,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四大部分。题型依旧包括单项选择题、分析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
一、主要科目的分析
1.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在考研中的分值为100分,占总分的1/3。该部分涵盖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德育、教师和学生等内容。从近年考试趋势来看,教育原理部分主要涉及两个辨析题、一个简答题和一个论述题,论述题侧重于教育制度和教学的考查。教育学原理是考研的重中之重,记忆内容较多。因此,在教育原理的复习上,应全面撒网,客观题覆盖面广,主观题则侧重于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制度、课程、教学与德育等。
2.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在考研中也占100分。考生应牢牢把握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教育实践史这三条主线,在此基础上进行纵向的历史梳理和横向的中外对比。教育思想史方面,要关注主要思想家和流派,了解他们的著作、观点、传播、影响和历史意义,以及共同思想主题的历史发展与演变。教育制度史是指教育活动制度化的过程,包括机构史、政策史和立法史。中国教育史部分与朝代联系紧密,外国教育史则与国别联系紧密。教育实践史是指教育活动和现象的原生态发展过程,主要把握各个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和教育活动等。中国教育史部分主观题集中于私学兴起、传统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改革、现代教育思想和实践。外国教育史部分重点考察近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中外古代教育部分出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
3. 教育心理学
必答题占40分,选答题30分。教育心理学部分,每章都是重点,但辨析、简答、论述题还是偏重于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点,如学习及其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从难度上讲,教育心理学的总体难度较大,反映出科目本身理解难度较高,考生需更加努力掌握各个知识点,灵活应对考试。
4.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占30分。该部分侧重于考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知识点,如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研究报告的撰写、教育观察研究、教育调查研究、教育实验研究等。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应达到理解、运用、评价三种水平。复习时,可采用“提纲法”,从教育研究的方法、具体操作程序、规范与原则、优点与局限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实例学习和理解。
二、对考生的建议
1. 在复习四个部分的基础上,将这几个部分综合起来,从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外教育史)、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的科学和方法基础(教育研究方法)等多个角度来理解教育学、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形成具有多学科角度的教育观。
2. 多关注现实的教育热点问题,尝试使用教育学各学科的理论和观点来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培养自身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助于考试中的灵活答题,也有助于研究生入学后的学习。
3. 多阅读教育学术刊物和著作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文献,开拓视野,借助他人观点更好地理解受多个社会人文学科影响的教育及其理论和问题。
总之,考研过程中,持之以恒和及时反思至关重要。保持自信,脚踏实地,合理规划每一步,相信你将是笑到最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