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考研学校的排名对比,具体而言,便是以下这样的排名比较:在整个高等教育环境中,经济学考研排名第一的学府是中国人民大学,紧随其后的是复旦大学,第三位是北京大学,第四位是南开大学,前四名的大学便是这些。
在经济学研究生专业的评选结果方面,前两所大学,即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获得了a+的评级,而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则评得a级,之后的评分均以a为最高标准。
由此可见,排名前四的大学便是这些,而后续的大学如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也都是排名靠前的985高校,在经济学考研学校中算是顶尖学府。
一、个人情况:
首先谈谈我自己的情况。我第一次考研报考了暨南大学的金融学,政治得77分,英语一81分,数学90分,西方经济学115分,总分363分,未过复试线。第二次考研报考了暨南大学的区域经济学,政治74分,英语一76分,数学103分,西方经济学134分,总分387分,初试排名专业内第12名,复试排名专业内第7名,综合排名专业内第10名,已被拟录取。
二、择校择专业篇:
1)出于以下原因,我两次都选择了暨南大学。一是本科学习经济学专业,暨南大学经济学类实力仅次于中山大学。二是未来计划留在广东发展,暨南大学在广东的就业优势明显。三是暨南大学公平,不歧视本科背景,有许多双非院校学生成功上岸的案例。因此,大家在选择院校时可以参考地域、专业实力、上岸难度等因素。
2)关于专硕和学硕的选择问题:专硕和学硕的主要区别在于,专硕偏向应用型,多为两年制;学硕偏向学术型,为三年制。但许多人更关心的是专硕和学硕哪个更容易上岸。近年来,国家鼓励扩招主要集中在专硕上,一些学校在专硕上确实呈现出较大的扩招趋势。以暨南大学的金融专业为例,近两年都有扩招,尤其是深圳校区的金融专硕,原计划招57人,后来扩招了25人,而进入复试的人仅44人(过了国家线就进入复试),这44人基本上是1:1录取的。因此,选择也很重要,专硕相对于学硕来说可能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但也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考虑是否报考学硕或专硕。
3)关于专业选择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报名时千万不要随意选择。一战时我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一定要对比各个专业的报录比、复试分数线,进行博弈,切记!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三、备考经验之英语篇:
我的英语基础较好,两次考试的英语成绩还算理想。关于英语的复习,前期一定要踏踏实实地背单词,一定要每天坚持背单词直到考试。个人建议是不要拘泥于考纲内的单词,当然考纲内的单词是一定要记熟的。一定要尽量拓展自己的单词量,做阅读时不会的单词也要纳入背诵范围,拥有足够的词汇量,英语考试就成功了一半。我背单词的方法是遇到不会的单词就背,所以词汇量较大。2021年的英语都说是史上最难的一张考卷,但整张卷子做下来个人感觉挺顺的,阅读也能读懂,没有觉得很难,我认为词汇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长难句。英语基础差的同学要认真学习语法和句子结构,每天要尝试自己翻译几个长难句,培养自己的语感。英语是一个非常注重积累的科目,所以单词和长难句这两个板块一定要从备考的时候就开始积累!阅读技巧提升方面非常推荐唐迟老师的阅读的逻辑,能够帮助提高阅读的准确率,那几节课可以反复咀嚼,深刻领悟其中的奥妙。英语作文一般是10月开始准备,一定要多动手写,提升自己的写作逻辑和语感。翻译我认为不用特别去准备,单词和长难句这两块做好了,翻译的分数就不会低,考前可以挑一些真题来练练手。英语也比较吃基础,但与数学这种重基础的学科又有所不同,英语如果入门了,简直是一通百通,剩下的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建议前期还是要听一听老师的课。
3-6月,基础阶段,主要是背单词听课,大家可能会说,背单词不是一直进行,只要每天挤出点零散时间背背就行,这可能只适用于英语基础非常好的同学,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有些同学连四级都考得费力,词汇量根本不达标,可能连老师的课都听费力,所以前期还是要突击一下词汇,利用零碎时间背单词是后续阶段要坚持的,听课一定要找适合自己的老师,我自己听的是朱伟、田静、唐迟还有王江涛几个老师,每个老师各有侧重,根据自己需要各自组合。
7-10月,刷题阶段,早年真题,英语二也可以刷做,多做几遍,作文一定要对比老师讲解,找出自己不足,不要照搬模板,要有自己风格,照着模板写作文,格式千篇一律,绝对是让判卷老师省事儿,根本连内容都不用看,再挑挑错就能直接给分了。
11月,卡着时间做近几年的真题和模拟题,错题总结回顾,不懂就看相应配套视频,保证两天一篇作文。
12月,背诵一些优秀文章,不要记模板,每天阅读新文章,搜索素材,作文写作可以降到一周两篇,但写的时候要规定时间,不要为了写好一篇作文,就花时间去琢磨,考场上没那么多时间浪费。
四、备考经验之政治篇:
(1)6—8月
①听徐涛强化班:听徐涛老师讲课是一个很放松也很愉快的过程,他会在讲知识的同时告诉我们很多人生道理,还蛮有意思的,每天学累了可以听听他的课来放松,可以开倍速听,听完做1000题上对应的章节,注意时间控制在1-1.5个小时。
②完成肖秀荣的1000题的一刷
(2)9—11月
①翻看腿姐背诵手册;
②完成肖秀荣1000题的二刷,该阶段的错题以及搞不清的知识点要回到背诵手册上进行查看和标记;
③腿姐技巧班:不用全听,一开始跟着听几节,培养好做题的素养并应用于做题的过程中就可以了
学习方法:九月完成1000题的一刷后。在九月中下旬腿姐的背诵手册和技巧班都会出来,从拿到背诵手册起就可以开始背背诵手册的上册,并二刷1000题。
(3)11月-12月上旬
①做各主流老师的模拟卷(肖八、腿四、徐六等)
②继续翻阅腿姐背诵手册,跟着腿姐公众号上的带背背背诵手册下册
③时政资料(公众号整理)
(4)12月上旬—考前
①肖四:选择题全要做,大题全要背
②不断翻阅之前标记过各种错题的背诵手册
五、备考经验之数学篇:
我的数学真的很烂,但还是有几点经验可以分享。
1、数学一定要尽早开始复习!一定不能拖到后面才开始复习,不然会发现自己时间根本不够,然后仓促上考场。
2、在数学的复习书和练习册选择方面一定不能图多,选择几本然后吃透更加有效!(综合之前看过的经验贴,比较推荐张宇的基础30讲和高数18讲,最好配着视频一起学;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余丙森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辅导讲义;习题册比较推荐李永乐660,一定要及时总结归纳,吃透!其他习题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3、数学的复习不要急,做过的题要及时归纳总结,踏踏实实一步步最后一定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十月中旬,备考的同学们要开始着手做真题了,务必记得计时练习!一定要模拟出考场的感觉,限时完成题目,随后认真进行订正。起初,可以安排三天完成一套真题,对每一套都要认真对待,修改错误,归纳总结知识点。真题是极为宝贵的复习资料,切勿浪费!
进入冲刺阶段,跟随武忠祥的技巧班学习,会带来全新的领悟!
数学是每天都需要投入足够时间的科目,前期尤其要重视数学的学习,因为数学在150分的总分中能拉开很大的差距。
以下是关于备考经验之803西方经济学的分享:
虽然我一开始就确定了报考暨大区域经济学,但专业课的复习起步较晚,10月底才开始阅读教材,可能也因为本科学习过经济学,有了一定的基础。专业课的复习与公共课不同,信息获取和方向选择至关重要。考虑到时间和信息,我报名了新祥旭的一对一辅导班,事实证明直系学姐的帮助很大,尤其是在复试阶段。
暨大的官网会公布考研大纲和历年考研真题,803的参考书包括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尽管开始较晚,我还是按照学姐的建议,认真阅读了教材两遍。专业课的复习重点首先是理解,心中要有一个知识框架;其次是背诵,所有知识点都必须能够完美地体现在答题卡上;最后是灵活运用,暨大近年来的出题风格越来越灵活,因此要锻炼理论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最后一道案例分析题,要学会将理论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经济学的答题注重图文结合,暨大专业课的出题难度不大,教材、真题、课后习题是最核心的资料,推荐跨考生观看专业课视频。
关于教材的学习方法:在第一遍阅读时,无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成本曲线,还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凯恩斯理论、古典和新古典学派,都可能感到困惑。切记不要囫囵吞枣地阅读,不要期望一次就能全部理解,这是不现实的,除非你是天才。我自己在学习时,第一遍阅读后,那些内容在脑子里像浆糊一样,只有在后面或回顾第二、三遍时,才恍然大悟。还有一点是课本中的图很重要,一定要自己动手画,多总结,最后能够不看课本就能全部画出来。经济学和数学一样,不能不动笔,只靠看懂是不行的,这是大忌。
复习用的书籍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和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专业课建议从暑假开始复习,也就是7月开始。有人建议先看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但我认为没有必要。可以直接阅读曼昆和平狄克,前期多读几遍,最重要的是理解书中的知识点!同时,我观看了郑炳的基础课和强化课,这有助于理解和记忆,郑炳的基础讲义和强化讲义我认为很精华,要反复阅读和理解。曼昆和平狄克的课后习题要认真完成,购买圣才的课后题解析和答案,暨大可能会考课后原题。习题方面,完成尹伯成绿皮书的选择题和计算题。暨大的选择题难度不大,理解到位就不会有问题,计算题方面要特别注意。2021年的计算题考得简单,但2022年的计算题难度有所增加,所以要利用好课后的计算题和绿皮书的计算题,在计算题上下功夫,因为计算题的分值占比很大。后期的复习要每天限时完成一套真题,然后认真修改,真题至少要做两遍,其中蕴含的知识点一定要全部弄懂。同时要对照考纲复习知识点,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总结考点。暨大的专业课考得不难,最好能考到130分以上,所以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点的学习,答题时尽量按照自己的理解书写,语言尽量规范,分数就不会低!
时间安排:
3-6月,基础阶段(观看视频配合教材),由于对专业课的不了解和谨慎,前期我只配合张丽敏和李华清老师的视频阅读教材,尤其是高鸿业的两本教材看了三遍,因为没有基础,一开始就没打算自己啃教材,就怕自己把概念弄错了。我真心建议跨专业考试的考生跟随老师的教学视频阅读教材,不要自己瞎琢磨。
7-8月,做题(包括课后题和市面上的许多优秀练习题),开始主要是做教材上的课后题,哪里不懂就往前翻,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对错题做好标记,二三刷时重点关注,然后做一些机构针对教材出的练习题,我使用的是怡课工作室出的高鸿业知识点总结与题库,与高鸿业教材配套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许多教材上讲解不清楚的地方,在里面都有详细讲解,而且这个知识点总结很好,对于不擅长归纳总结的我来说简直太实用了,一定要吃透高鸿业的两本教材,才能更好地理解后两本教材,后两本教材的写作逻辑可能不太符合国内学生,一开始看根本看不明白,主要还是吃透前两本教材,后两本作为补充阅读。平狄克的教材我真心不建议大家看得太细,这本书写得比较繁琐,而根据以往的考试,基本上用不到平狄克的内容,所以我个人认为平狄克这本书的性价比对我来说不是很高。曼昆的宏观经济学我觉得很不错,课后题也要认真完成。
9-10月,主要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做暨南大学803历年真题,找出易错点,分析常错知识点,进行总结整理,强化复习,真题我使用的是怡课出的,质量很好。
11-12月,限时做题和模拟卷,回顾之前的专业课知识点,把没有搞懂的知识点尽量弄懂,做错的题重点挑选出来做。这个阶段做题不会太频繁,因为时间要留给政治英语的冲刺,专业课还是前期下功夫,后期经常回顾知识点即可。高鸿业的教材和曼昆的教材我认为最后一定要再过几遍,尽量做到360度无死角,因为高鸿业上考知识点的概率很高。
考研之路虽然艰辛,但回望过去,只觉得是一场梦。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焦虑时要学会找方法排解,可以多和朋友交流,朋友的鼓励真的很有用!也可以去跑步,累了就放松一下,休息好了才能高效地复习。一定不要放弃!不要做逃兵!人生中能有几次这样拼搏的机会呢?给自己一个去体验、去努力、去追逐的机会,不留余力,最后才能不后悔!每一个考研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你不是一个人,不要放大考研的痛苦,权当是一个自我修炼、提升自己、沉淀自己的过程。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可以通过一些渠道认识一些师兄师姐,备考相关问题时可以寻求他们的建议,有人指引总比自己摸索要高效。可以多看一些经验帖,少走一些弯路。有条件的建议准备一个平板电脑,学习时会更高效!
最后,希望每一位看到这篇帖子的师弟师妹都能成功上岸!考研报班时,更多地还是要看考研班在当地的水准,因为地区不同,师资还是多少有区别的。选择考研培训班时,选择哪种形式更重要,目前考研班拥有的形式有:集训营、面授、网课等。
1、集训营:这是你完全在辅导班吃、住、学,按照规定的课表上课,按照规定的时间自习,当然也有开放式的,就是走读型的。参加的人数很少,因为看似效率高,实则体力和精力容易透支,听课效果也不会特别理想,因为集训的方式有利于辅导班的安排,场地费、老师时间等对机构来说都很划算,但高强度填鸭自然也有很多弊端,自己体会。
2、面授:这个价格也比较贵,全程在2-3万元,是指你到指定辅导班的教室去学习,下课后回家或回校。前提是对自己较自信,能做到听一遍就能听得懂跟得上进度。
3、网课:这个相对便宜,因为场地费省了一块,加上能招全国的学生,学生人数相对就多很多,平摊了机构成本。便宜不是关键,关键是上课频次和力度较均匀,这样可以在平时就逐渐把课程学了,一块骨头一块骨头地啃,不至于暑假密集式的填鸭。
总体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西安文都考研在西安还是值得选择的,总部就在小寨这里的华旗国际三楼,整层都是教室,路线非常方便,有空了可以来试听课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