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时期正是考研备考的关键阶段,接下来就让我们探讨一下需要做哪些准备:
1. 尽早确定报考的专业和学校
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标准是它们是否有利于你未来的发展。从实际出发,理性决策,不要仅凭感情。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既适合自己又喜欢的专业和学校。
2. 及时掌握考研信息
① 专业和学校确定后,查找以下两个关键材料:
一是近两年的招生简章,了解报考专业考试内容是否适合自己,有哪些导师招生,指定的参考书籍有哪些。
二是近两年的专业课历年试题。
② 收集导师的学术背景,阅读其发表过的文章,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
3. 合理安排时间
大三就可以开始复习了,但时间的分配同样关键。数学和外语科目宜早不宜迟,现在就应该开始准备,这两科不能仅仅依靠突击,要清楚自己的水平。
政治科目可以在七月以后开始复习,一直到11月份,11月中旬开始强化记忆政治,然后听一遍冲刺班,最后上考场。
4. 是否报读补习班
如果你有报读补习班的打算,那么在报名前,你必须详细了解补习班的水平。好的辅导班应具备两个条件:实力和信息。
因为考研辅导课程与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不同,需要在短期内解决问题。辅导考研的老师肩负重任,讲课必须具备高水平,这就是实力。
考研被称为信息战,因为考研信息至关重要。辅导班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可靠的考研信息,以便考生最大限度地节省复习时间,提高效率,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在考研人群中,每个人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备考时间、是否跨考、报考学校等都不同,因此是否报读补习班,答案也不尽相同。但对于基础薄弱、自控力差需要有人监督的同学来说,报班可能更适合。
因此,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才能做出合适的选择。
本科一般,跨学校考研,成功进入某985高校。我也是大三开始备考的,对是否报班有过犹豫。
无论是报班还是自学,都有成功上岸的例子。有的人自学能力强,可以自学成才,有的人复习难度大,需要借助辅导班来提升。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考研难度都不同,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即可。
可以从时间成本、经济状况、复习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判断:
很多同学大三课程较多,平时也比较忙碌,时间不自由。如果学校课程不多,没有其他限制,可以考虑报班。
我大三备考初期,课程也比较多,很难兼顾考研。后来课程减少,时间稍微自由了一些,但考研专业课学得不好,于是报了线上的一对一辅导,加快了复习进度。线上辅导时间灵活,我直接与授课学姐协商上课时间,方便复习。这种一对一辅导提分效果不错,对基础薄弱的同学比较友好,推荐给学弟学妹们:
考虑经济状况。
报班至少要花费几千元,如果经济状况良好,报班费用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大压力,可以考虑报班复习。
最后考虑复习情况。
① 学习基础较弱,对知识的吸收速度较慢,可以寻找相关的辅导,夯实基础。
② 不会择校,没有把握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可以寻找能提供择校服务的辅导。
③ 目标院校竞争激烈,想夯实基础,把握重难点,可以考虑报班。
④ 跨专业考研,可以寻找针对专业课的辅导,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⑤ 没有复习规划,每天的复习任务都比较混乱,建议这类同学可以报班,跟着老师学习,规划好复习内容。
大三准备考研,是否需要报读考研补习班?
其实,考研补习班并非必要选项。这类补习班多以视频授课为主,面授课程则需要额外付费。对于大三学生来说,自己复习,选择在明年暑假进行冲刺班学习更为合适。这个时期自己复习,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浪费金钱,实属没有必要。
我作为大三学生时,也曾选择报考补习班,事后却深感后悔,认为自己浪费了不必要的金钱和时间。再次奉劝大家,不要轻易花钱报读考研补习班,而是应专注于自己的复习计划,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楼上真是不懂还瞎说,回不回看自己还有没有课以及老师管不管,有的课即使不考试而且他知道你要考研也要你去,所以就算本来这课还要考试只要老师不管你你也可以不去,主要看上课老师,一般大三还是有些专业课的,最好跟老师沟通,问他可以不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