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湖师大GIS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狄洛尼三角网与Voronoi多边形:狄洛尼三角网是由一系列相互邻接且不重叠的三角形构成,每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内不包含其他点。Voronoi多边形是由狄洛尼三角网的边连接形成的,每个多边形代表空间中所有最近的点属于该多边形。
2. 空间数据库引擎:负责存储和访问空间数据,具备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查询和分析能力,用于完成空间数据挖掘中的空间信息提取任务。
3. 点密度法表示专题地图与独立值法表示专题地图:点密度图通过要素密度的大小来反映属性的大小,而独立值专题地图则是将属性的每个值赋予一种颜色或表达方式。
4. 空间数据压缩:通过压缩算法减少空间数据的存储空间,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5. 组件式GIS软件:将GIS功能封装成组件,开发人员根据需求组合组件,提高开发灵活性和效率。
二问答题
1. 以ArcGIS软件为例,说明GIS的功能。
2. 什么是DEM,怎样用DEM提取河网信息。
3. 在一个区域内,欲为一公园选址,要求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且距离已有公园较远。给出该地区人口图(栅格数据),已有公园分布图(栅格数据),怎样制作选址图,并画出操作流程图。
4. 怎样将遥感数据与地图数据进行配准,写出原理与方法。
5. 空间数据共享对GIS具有重要意义,说明影响空间数据共享的因素,怎样促进空间数据共享。
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招生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50分)
1. 地图投影
2. 地理数据可视化
3. 地理元数据
4. 空间叠置分析
5. NDVI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
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100分)
1. 现要建一个旅游景区的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请叙述如何完成如下工作:
1)对空间数据库的图层组成及内容进行设计;
2)确定数据源;
3)进行数据输入与编辑,以建立空间数据库。
2. 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常用的空间数据(矢量数据)格式有哪些?不同格式空间数据如何融合?
3. 什么是定位-配置分析?举例说明定位-配置分析的一种应用,并叙述实现方案。
4. 叙述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内容及如何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应用,并叙述实现方案。
5. 叙述地理信息系统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目前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第二部分真题解析
06年解析:
华东师范大学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不考开发的内容,不涉及到代码的编写,只考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名词解释:
(1)狄洛尼三角网与Voronoi多边形:这两个概念都是在生成不规则三角网的时候所用到的概念。前者为相互邻接且互相不重叠的三角形的集合,每一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内不包含其他的点。狄洛尼三角网由Voronoi多边形共边的点连接而成。狄洛尼三角网由三个相邻点连接而成,这三个相邻点对应的Voronoi多边形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此顶点同时也是狄洛尼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2)空间数据库引擎(SpatialWare):负责存取空间数据,利用其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查询和分析的能力,完成空间数据挖掘中大量的空间信息抽取任务。这是它的概念,一般的,你再结合目前常用的软件如ArcSDE等空间数据库引擎做一些说明。
(3)点密度图和独立值专题地图都只能表示一个专题要素。点密度图是通过要素密度的大小来反映属性的大小。而独立值专题地图则是属性的每个值都赋予一种颜色或者一种表达方式。这两种方法主要用于专题制图的过程中。然后,结合Map/Info等软件做一些简单的说明。
(4)见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P90,有详细的说明。
(5)组件式GIS,又叫COMGIS,是指把GIS功能封装成一个一个组件,开发人员只要根据需要,把一个一个组件组合成系统。这种开发方式的灵活性很大,也是目前主要的GIS系统开发方式。
名词解释,把要点答上来,然后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学过的东西,再做进一步的阐述,这样就能拿高分。
第四部分:专业课终极笔记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对于新兴的学科。由于其理论基础并不是很完善,所以记忆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尤其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GIS关键在于理解,理解学科内说仅有的理论,以及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
理论的内容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呢?
首先,GIS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GIS由五个主要的元素所构成: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我想对于本专业的同学来说,这五个组成部分应该都很熟悉了,这里主要讲讲数据的内容。数据是GIS的灵魂和最最基本的部分。对于项目的开发,软件的使用,以及基本架构的搭建,数据往往是最基本的内容,也是需要花最多时间处理的部分,也是项目里面耗资最多的部分,这里就足以体现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以及项目中,我们往往能发现很多问题,但是最隐蔽也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数据的问题。所以,在处理,生成数据的时候一定要谨慎,细致,不要图快而忽略了数据的质量。
GIS如何工作呢?
GIS就是用来存储有关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可以通过地理关系连接在一起的所有主题层集合。这个简单却非常有力和通用的概念,对于解决许多真实世界的问题具有无价的作用,这些问题包括:跟踪传输工具、记录计划的详细资料,模拟全球的大气循环等。
(1)地理参考系统
地理信息包含有明确的地理参照系统,例如经度和纬度坐标,或者是国家网格坐标。也可以包含间接的地理参照系统,例如地址、邮政编码、人口普查区名、森林位置识别、路名等。一种叫做地理编码的自动处理系统用来从间接的参照系统,如地址描述,转变成明确的地理参照系统,如多重定位。这些地理参考系统可以使你定位一些特征,例如商业活动、森林位置,也可以定位一些事件,例如地震,用于做地表分析。我们可以根据游程编码方式进行编码。游程压缩编码是将原始栅格阵列中属性值相同的连续若干个栅格单元映射成一个游程,每个游程的数据结构(A,P)为整数对。A为属性值。P代表该游程最右断栅格的列号。
21. 叙述由纸质地图转换到矢量电子地图方法及步骤
1.由地图扫描成栅格的图象。
2.配准该图象。
3.将栅格图象矢量化为电子地图。
22. 叙述遥感数据和GIS数据融合与意义
(1)遥感是GIS的重要信息源和数据更新手段。遥感数据具有快速、实时、动态获取空间信息的功能,遥感系统可以作为GIS的一个子系统,为GIS提供及时、综合和大范围的各种资源和环境数据。
(2)GIS为遥感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提供重要手段。GIS可以将地形数据和遥感数据结合起来,大大提高遥感数据的自动分类精度。
23. 某部门要设计一个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要求你建立一个桌面原始模型,叙述过程。
1. 需求剖析
2. 系统规划
(1)总体规划
1)用户需求
2)系统目标
3)总体架构
第五部分:复试:笔试与口试
华东师范大学的复试原定于2005年4月20日至2005年4月22日进行。地理系的复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具体时间安排将载于你的复试通知书中。以下是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复试的具体情况的分析。复试内容包括:
2. 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及应用技能(口试)。
3. 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复试对高分同学的影响不大,只要分数足够高,表现正常,一般不会被淘汰。通常,公费名额及录取名单在复试前就已确定,除非复试表现极差。2005年的复试没有淘汰任何考生,原本有考生差点被淘汰,但最终有位老师心软,决定留下他。2006年,只有一位考生从地理信息系统调剂到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笔试通常在地理馆举行,面试则在地理馆办公室进行。面试时会涉及一些专业问题,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方面的问题,保持镇定即可。口语和听力测试要求你具备基本的口语交流能力,例如进行一个简单的英文自我介绍,回答关于你所在大学和为何报考此专业的问题等,大多数学生都应具备这样的能力。
第七部分: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GIS程序设计与软件应用
一、什么是拓扑?举例说明在GIS中如何应用拓扑?(20分)
二、GIS有哪些类型数据源?叙述它们的数据输入与处理方法。(20分)
你可以查阅湖师大考研招生专业目录,或者参考我提供的以下不考数学的专业:
[字体:微软雅黑][字号:16px]三、教育学[/字号]
[字体:微软雅黑][字号:16px]
教育学原理[040101]、课程与教学论[040102]、教育史[040103]、比较教育学[040104]、学前教育学[040105]、高等教育学[040106]、成人教育学[040107]、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特殊教育学[040109]、教育技术学[040110]、基础心理学[040201]、发展与教育心理[040202]、应用心理学[040203]、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运动人体科学[040302]、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3]、民族传统体育学[040304]
[字体:微软雅黑][字号:16px]
四、文学
[字体:微软雅黑][字号:16px]
文艺学[05010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汉语言文字学[050103]、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中国古代文学[050105]、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50107]、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英语语言文学[050201]、俄语语言文学[050202]、法语语言文学[050203]、德语语言文学[050204]、日语语言文学[050205]、印度语言文学[050206]、西班牙语语言文学[050207]、阿拉伯语语言文学[050208]、欧洲语言文学[050209]、亚非语言文学[050210]、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新闻学[050301]、传播学[050302]。
本专业的有: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文字学、古代文学、文艺学、外国文学、写作学、影视文学、比较文学、对外汉语。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成立于1996年,最初由中文和历史两系组成。2003年,历史系独立成立了历史文化学院,学校在中文系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的文学院。文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至1938年在湖南蓝田创办的原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和解放初期的湖南大学中文系。
学院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包括150平方米的语言实验室1间、150平方米的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房1间、150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室3间、150平方米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1间,重点学科多功能会议室1间、小型实验室4间。国家文科基地学生阅览室1间、资料室3间。实验室投资仪器设备费合计230.10万元,内含仪器设备178台(套、件),如方正PⅢ933计算机(网络机)60台、联想PIIII256M计算机12台、东芝9100JPIIII256M笔记本电脑5台、HP-5370扫描仪2台、9.38万元日产LH600服务器1台、8.98万元以上SONYPX31投影仪器设备1台(件)、4.56万元以上的SONYSX-M700同声传译中央主机1台、3.65万SHARPAR-275数码复印机1台、2.21万HP-COLOR4550激光彩色打印机1台等。
评分公平,不压分,有利于学生取得高分。
压分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优质的调剂生源。考研是一场选拔性的考试,优胜劣汰,没有人不希望招收本科优秀、学习能力强的考生。然而,好学生也希望进入好学校,非211、985院校的学生想要考211、985,985院校的学生想要考更好的学校或者出国。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好学校名额有限,而一些较差的学校,如三本院校,没有人报考,或者这些学校的一志愿考生生源较差。因此,有些学校只愿意接收本科211或双一流的考生,通过压分,使得一志愿考生无法通过国家线,从而可以名正言顺地接收调剂考生。